当前位置:热点

程兆君:扬州味道之仁丰里

2023-08-03 19:28:22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程兆君

味道一般指吃食。多年前在政协曾提交过一篇社情民意《留住扬州味道》,当时的市领导指示每年财政拨款500万保护培育扬州味道种子,也曾写过系列扬州味道的小文;今年去了沙头,去了仁丰里,去了“486”,去了音乐厅,去了十二圩古镇,就想,扬州味道应该不止于美食,还有她的文化,她的建筑,她的传统,她的历史,她的人性……


【资料图】

我们将车停在政协大院,漫步走去仁丰里。

里,与街巷不同,里是一个建筑群落,是人群聚居的地方,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社区概念。所以仁丰里的范围很宽泛,南到甘泉路,北接文昌路,东至小秦淮,西临史巷,不是一条老街,应该是一个街区,含有众多的街巷,是典型的里坊制居住群落。

历史上的里坊制将城市分割为若干封闭的居住区域,居住区里布局齐整,功能齐全,非常时期方便实行宵禁,有利于城市的管理和治理。东面小秦淮河和西侧的汶河,以及十多条小巷形成鱼骨状的仁丰里居住群落。1959年填平汶河,形成现在的汶河路。

仁丰里是扬州老城文化的符号,青砖黛瓦,曲径通幽,小巷人家,没有宏大的建筑,热闹的街肆,只有方寸天井做成的盆景,三尺阁楼绘就的闺房,以及走廊里的书香。

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改造被纳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我们沿着仁丰里北头,一路向南。经过近年来的修缮,整体很整洁、清爽、干净,一色的青砖黛瓦木门,偶尔有一两扇铁质防盗门,隔十来步一盏宫灯样的路灯,倒很契合仁丰里的景和意。时上午十点左右,又不是节假日,行人不多,街面很安静,沿街无论是小酒馆还是茶肆饭堂,还有从门缝往里看,饭桌与小床在一个屋里,屋顶风扇在默默地转动着。有小孩写作业,母亲安静地织毛衣;有老人光着背,边看电视边小酌,也就一两个小菜,老奶奶唠叨着,简单祥和。也有小夫妻一人一只手机,无语对坐,最热闹的是一帮哥们,花生米、龙虾、啤酒……

我们走进老照片馆,这是报人大慕历年收集的2万多张有关扬州城市扬州人老照片的展示地,馆很小,除了老照片,还展陈了一些小卡片和用来打卡的小纪念册,裁剪整齐的宣纸和打卡用的印章。我们饶有兴趣地印了两张,付了友情价,这大概是大慕极少的一点收入来源,全凭他的一腔热爱,大慕认真地介绍展陈的老照片,并拿出我的曾祖父程善之的手书诗稿和照片,很是有心。

仁丰里69-1号是冯韬的金木空间,也是“冯韬名师工作室”,传统古建筑模型主题空间,以“木”为媒,弘扬传统木艺文化。

冯韬,80后古建模型设计师,民建会员,广陵名师,工程师、乡村振兴技艺师,出于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软件行业跨界到古建模型行业。

金木空间有各式木工器具,我们可以亲手制作木工作品,通过体验传统木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用微缩的古建筑留下城市的记忆,用有趣的木工小件提升动手能力,传承传统工艺。

格桑花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位女作家打造的以藏式餐饮为主的文化空间,知道晚上常放些老电影。

鱼骨状的里坊制街区,有原住民,也有不少慕名而进驻的文化人,如前所说的报人大慕,非遗传承人冯韬,还有琴坊、布艺工作室、非遗面塑、雕版印刷、木偶工作室、通草花手工体验。

仁丰里南头是百年老字号浴池“双桂泉”,小时候,曾随母亲姐姐洗过澡,印象颇深,外墙有点斑驳,沉淀着历史。

双桂泉向北不远处是阮元文化中心,中心展示着以阮元为题材的文创,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何解决租金,是中心生存的关键。

文化传承,是需要经济支撑的。

同时文化不仅仅是诗琴书画、深藏在恢弘的殿堂,文化也体现在油盐酱醋中。仁丰里沿街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扬州特有的文化内涵就在这烟火气中展现给我们。

作者简介:

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管理工作。业余笔耕不辍。

关键词:


滚动